雙組份聚氨酯粘合劑良好的粘合效果與多方面條件有關,其中工作環境的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。也就是說,隨著氣候的改變,有必要對粘合劑使用工藝作某些微調。
簡單來說,影響粘合性能的氣候條件主要包括環境濕度和溫度兩個方面。一般來說春夏兩季尤其是梅雨時節,空氣的濕度較大甚至可達到飽和,而秋冬兩季則空氣干燥、濕度小。環境溫度方面,夏季比冬季要高出許多,可相差將近30~40℃。
空氣潮濕時,粘合劑經常固化不徹底,也就是干不透,殘留粘性大,嚴重的甚至可在對粘合膜作剝離實驗觀察到有拉絲的現象。
其次,潮濕的空氣會使膠粘劑產生冷凝,隨著時間的推移,粘合劑逐漸由透明變得混沌、發白,以至失去粘結作用。
濕熱高溫亦使得粘合劑的保存比較困難,配備好的膠液如當天用不完,放置過夜之后,經常會發白結塊,形成凝膠。然而在冬季天冷時,之前沒用完的膠液隔夜之后依然保持良好的透明流動性,甚至不必分批分次摻入新配的工作膠液內,就可直接拿來上機使用。
分析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,就要了解水分和溫度對粘合劑的影響。首先,對于雙組份聚氨酯粘合劑來說,水分如同其中的主劑一樣,可與固化劑中的NCO基團反應。據測算,1g的水可以消耗掉26~32g的固化劑。在實際中,混入工作膠液內的水分在與固化劑反應時是與主劑相競爭的。但不管到底有多少水分參與了反應,這無疑是消耗了固化劑,使得其與主劑反應的量達不到原來設定的工作配比,因此也就造成了固化的不徹底和殘留黏性。
粘合劑的粘度和反應活性與溫度有著很大的關聯。粘合劑廠家給出的粘度值是以25℃為標準溫度用旋轉粘度計測量出來的。同樣的粘合劑在溫度高時表現出來的粘度值較低,流動分散性能好,溫度低則粘度高,流動性差。另外,粘合劑的兩個組份之間的交聯固化反應,在溫度低時反應速度慢,溫度高時反應速度快。
針對這樣的情況,在使用雙組份聚氨酯粘合劑進行粘合時可根據環境變化做一些調整。
1、如果空氣潮濕,氣溫偏高,將固化劑的用量適當提高10%~20%,以彌補水分對其的消耗。
2、經常用干爽的棉紗或布碎吸掉粘合機上冷凝的水滴,防止其落入膠盆內。
3、用不完的工作膠液可添加少量溶劑稀釋,然后密封保管。如果條件允許,可置于小型冷柜內冷藏,下次使用時,在密閉情況下解凍,并與新配的工作膠液混合使用。
4、當冬季氣溫偏低時,配制工作膠液可適當多加一些溶劑以降低體系粘度,改善流平分散性,同時也減少了工作時膠盆內氣泡的產生。但這樣做工作膠液的濃度會有所降低,如果不想改變工作膠液的濃度,則可以使用丙酮與醋酸乙酯的混合溶劑來作為稀釋劑,兩者的比例可為1:4或3:7。
5、冬季低溫時可把熟化房的溫度稍為調高,以保證其實際溫度能達到要求,以免影響熟化效果。